红旗渠精神赋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以安阳工学院为例

安阳工学院 杨利英 李伟
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这一精神不仅是林州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在新时代背景下,红旗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教育价值,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精神资源。从教育维度看,红旗渠精神蕴含的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高度契合。其自力更生的品质回应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艰苦创业的传统契合了奋斗精神的培养;团结协作的理念对应了团队合作能力的塑造;无私奉献的情怀则指向了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安阳工学院作为地处红旗渠精神发源地的高校,对红旗渠精神的教育价值有着深刻认识:红旗渠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面向未来的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对于筑牢青年学生的信仰基石,打牢高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科学思想基础;夯实青年学生的人生根基,擦亮青年一代鲜亮的精神底色;激扬青年学生的青春梦想,凝聚青年一代开拓奋进的磅礴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安阳工学院将红旗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近年来,安阳工学院依托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两个结合”视域下“馆课团园”模式助推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项目编号:2024SJGLX1014)通过创新课程设计、深化实践教学、打造文化品牌,探索出一条地域文化赋能思政育人的特色路径。通过特色课程教学、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学术研究、环境营造等多种渠道,将红旗渠精神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高度重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尤其是地方高校要结合地方红色资源,充分运用地方资源优势,实现红色资源和思政课程育人的有效融合。安工院〔2021〕62号,《安阳工学院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建设规划(2021-2025)》提出促进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先进文化在校园传承,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学生课程体系和高校办学特色。2021年,安工党〔2021〕84号,《安阳工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学校事业发展主要任务就要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2023年,《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提出安阳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主阵地”。2021年,安工院〔2021〕114号,《安阳工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21-2025)》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形成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专业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红旗渠精神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有机统一。例如,工科类专业可结合红旗渠工程技术创新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管理类专业可通过分析红旗渠建设中的组织管理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安阳工学院不仅重视红旗渠精神的理论教育,更注重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进行实践体验让师生切身感受红旗渠精神的强大力量。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旗渠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了"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情感共鸣+行为养成"的育人链条。
学校还创新活动形式,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文化艺术活动。例如,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红旗渠剧场、红旗渠精神主题绘画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举办红旗渠故事会、红旗渠精神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践行红旗渠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红旗渠精神的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入脑入心。正如参加活动的李孟雅所说: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迎难而上,为建设祖国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基于安阳工学院的实践经验和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未来红旗渠精神赋能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
一是深化理论研究,提升红旗渠精神教育的学理支撑。虽然安阳工学院已经开展了一些红旗渠精神的研究工作,但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化、深入化。未来可以加强红旗渠精神的哲学基础、心理学机制、教育学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指导。特别是要深入研究红旗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揭示其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二是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红旗渠精神的国际传播力。红旗渠精神所体现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具有普遍价值,可以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高校可以借助国际学术交流、留学生教育、海外文化传播等渠道,向世界展示红旗渠精神的魅力。特别是可以挖掘红旗渠精神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呼应,增强其国际认同感。三是创新技术手段,提升红旗渠精神教育的时代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高校可以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开发红旗渠虚拟展馆、沉浸式体验项目等,让师生“穿越”到红旗渠建设现场,增强教育的沉浸感和互动性。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教育效果,优化教育策略,实现精准教育。四是加强评估研究,完善红旗渠精神教育的反馈机制。目前对红旗渠精神教育效果的评估还比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未来可以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教育的效果和影响。特别是要关注红旗渠精神教育对学生价值观、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的长期影响,为教育改进提供依据。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形成“计划-实施-评估-改进”的良性循环。五是促进社会协同,构建红旗渠精神教育的大格局。红旗渠精神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园,而应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形成教育合力。高校可以与企业、社区、媒体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同开展红旗渠精神教育活动。特别是可以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为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的咨询建议,扩大教育的社会影响。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使红旗渠精神教育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热点精选
- 上海年内将推出直飞克拉玛依航线沪克两地交通文2025-04-15 22:32:31
- 救治“加速度”湖北移动助建武汉首个5G-A医2025-04-15 19:34:03
- 河北文旅携手中国华电展现燕赵文化魅力2025-04-15 17:13:00
-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展示馆项目研讨会在京举行 打2025-04-15 16:41:18
- 先导智能受邀亮相电池年会,带来新能源智能制造2025-04-15 15:18:45
- 《2025到店零售3.0趋势洞察报告》全文发2025-04-15 13:14:31
- 奥迪A4L200万辆悦享版:限时免费终身质保2025-04-15 11:24:11
- 1X携手英伟达:人形机器人技术迎来重大突破2025-04-15 11:13:18
- MCT毫厘智能突破!高阶智驾IMU产品步入规2025-04-15 11:07:32
- 真实、松弛、有温度,小红书REDGALA春天2025-04-15 10:37:51
